证券名称:乐竞股份 股票代码:002495

董秘信箱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客户留言

newstitle:

乐竞体育app官网-拆解霸王茶姬品牌增长背后的系统底层逻辑

发布日期:

来源:HGB品牌研究院

霸王茶姬为何增长如此快?背后绝非一个单点局部优势、或是某个咨询公司的三板斧,而是系统性模块的组合——战略力、品牌力、产品力、内容力、渗透力、组织力——也就是HBG系统品牌六力模型当中所提到的品牌体系化增长模型。

拆解霸王茶姬的战略力

从战略力角度来看,霸王茶姬在赛道选择、定价策略与战场布局上均展现出较高水准,构建了坚实的增长基础。

首先,在赛道选择上,霸王茶姬选择了一个大渗透率大赛道——新式茶饮。

同样是以茶为核心,小罐茶切入的是茶叶礼品赛道,受限于市场容量,其年营收规模至今约为20亿元。而霸王茶姬选择了日常饮用型茶饮,整体赛道规模更大,用户渗透率更高,复购频次也远超传统茶礼赛道。

更重要的是,霸王茶姬在品牌定位上并未将自身局限于“奶茶品牌”,而是主动将品类认知升级为“水”——即覆盖用户日常饮水需求的赛道。这一定位使得其业务外延远超传统奶茶品牌。水的市场规模与频次需求远高于奶茶,作为实战派,一听就能判断赛道选择背后的战略深意。

其次,在定价策略上,霸王茶姬采取了中高端定价,客单价明显高于行业均值。

这种定价不仅符合品牌中高端定位,同时也为品牌持续增长提供了健康的财务模型支撑。充足的毛利空间,保证了品牌在营销、渠道渗透、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资源投入能力。相反,若陷入低价竞争,品牌将面临无法承担高质量扩张和人才引进的困境,极易进入恶性循环。

定价背后对应的是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洞察。

用户并非单纯依据价格做决策,而是依据需求价值进行选择。只要需求被精准捕捉,且品牌能够合理传达“正价有理”的价值感知,用户就愿意为之付费。

因此,霸王茶姬规避了传统奶茶品牌陷入的低价内卷,坚持了基于需求洞察的定价策略,体现了其对用户决策逻辑的深刻理解。

第三,在战场选择与渠道布局上,霸王茶姬同样展现出领先优势。

传统茶饮品牌大多依赖线下单店扩张,节奏缓慢,抗风险能力弱。而霸王茶姬在扩张模式上引入了消费品行业的成熟打法,大幅度强化渠道渗透能力,引入具有快消品渠道扩张经验的管理团队,在销售体系建设、渠道管理、营销协同等方面形成了规模化优势。

在品牌认知上,霸王茶姬也打破了奶茶“小店经济”的思维局限,将自身定位为快消品品牌。

从品牌认知到运营模式,始终围绕“高频消费、高效渗透、规模增长”的快消逻辑进行布局,而非局限于单店运营思维。这一认知上的突破,确保了品牌在规模化扩张中具备更高的组织效率和更强的市场占领能力。

拆解霸王茶姬的品牌力

在品牌力层面,霸王茶姬在用户洞察与品牌资产搭建上都初具雏形,但还是存在一些潜在隐患。

首先,从用户洞察角度看,霸王茶姬精准捕捉到了核心消费需求。

用户在选择奶茶产品时,关注的不仅是饮品本身,更在意口感的新鲜度与品质感。霸王茶姬较早识别并锚定了“鲜”这一关键需求点,将鲜奶茶作为主打方向,明确了产品价值主张。

此外,霸王茶姬还洞察到,奶茶行业长期以来存在产品口感标准化难度高的问题。

所以,为了满足用户对标准化体验的一致性期待,霸王茶姬在供应链建设、产品交付流程上进行了高度标准化设计,保障不同门店所售饮品在口味与品质体验上的一致性,从而强化了用户心智中对品牌可预期性的认知。

其次,在品牌资产层面,霸王茶姬完成了品牌资产的初步搭建,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1.品牌资产界定不够清晰,存在隐患

2.品牌价值无法触及用户,存在“自嗨式”宣传的现象

虽然后续通过更大规模的渠道渗透,逐渐在用户心智中形成了独特印象,但这种先抄袭、后区隔的模式,还是埋下了潜在的品牌资产脆弱性风险。

一旦行业标准提升或用户认知深化,品牌原始独特性的不足可能会暴露出较大问题。

从价值传递角度来看,霸王茶姬虽然提出了“东方茶饮”等品牌主张,但在实际用户心智中,相关概念接受度较低。

用户对霸王茶姬的认知,更多来自于散点式的资产元素,如“原液鲜茶”概念、标准化交付体验、门店陈列风格等,这些元素相较同行形成了更为统一、规整的大气印象,构建了一定程度的品牌一致性。

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几年中,霸王茶姬整体品牌资产体系保持了相对稳定,避免了频繁更换定位或盲目多元化扩张,这种一致性延缓了潜在危机的爆发。

但是,风险仍然存在。

春节期间,霸王茶姬已经经历了一次品牌资产危机,虽然团队将其视作营销渠道的个别失误,但实际上,这是品牌资产体系脆弱性的早期预警信号。

随着品牌快速扩张、组织复杂度上升,一旦内部系统性管理能力不足,品牌资产的薄弱环节将被放大,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这种现象在高速成长型企业中并不罕见。

当企业增长速度远超内部体系化建设速度时,容易陷入自我膨胀的盲区。创始人及团队往往过于乐观,忽视了品牌资产体系长期稳定性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不可逆的品牌损耗。

因此,尽管霸王茶姬在品牌力构建上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尽快补齐品牌体系化管理的短板,加强对品牌资产长期一致性和独特性的系统化维护。

拆解霸王茶姬的产品力

从产品力角度来看,霸王茶姬相较传统奶茶行业,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核心在于其对大单品战略的应用。

在传统奶茶品牌中,大单品的概念几乎未被系统认知。许多线下连锁业态对产品策略的理解仍停留在“多品种组合售卖”的思维模式——在有限时间内,服务人员尽可能推销更多品类,试图通过丰富的选择来满足用户需求。这种“组货”逻辑在传统线下连锁中普遍存在,但长远来看,这种模式难以沉淀品牌心智,也难以形成经营效率。

真正能够在连锁模式中实现规模化成功的企业,通常走的是两条路径:

在连锁经营中理解并有效运用大单品逻辑的企业,普遍展现出更高的商业效率和品牌穿透力。

霸王茶姬正是在线下连锁茶饮业态中,较早应用并坚持大单品战略的品牌之一。

通过聚焦大单品,它不仅实现了更高的市场渗透率,提升了单店模型的规模效应,同时也显著优化了内部经营效率。这是其对比同行,在产品策略上形成显著领先的关键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霸王茶姬所定义的赛道——“水”而非传统“奶茶”,进一步强化了其产品策略的正确性。

在水这一更大规模、更高竞争强度的赛道上,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品牌早已通过大单品逻辑实现了规模化扩张。霸王茶姬能够对标快消行业标准,显然在行业认知上更为成熟,也为其未来竞争力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反观传统奶茶行业,许多创始人受限于既有行业经验与个人情怀,无法明确自身是在做连锁生意、零售生意,还是加盟体系生意,导致在产品策略上摇摆不定,难以形成系统性竞争优势。而霸王茶姬在大单品战略上的选择是正确且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

当然,在大单品打造过程中,霸王茶姬仍存在战术执行层面的问题。

之前就有因“鲜茶”概念引发的用户舆情危机。表面上是公关问题,本质上却是对品牌资产底层逻辑的挑战。

用户对品牌承诺的质疑,直接冲击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暴露了品牌资产与用户心智预期存在偏离的问题。

从逻辑上讲,品牌资产与用户心智应形成双向互动、互相印证的关系。一旦品牌资产建设偏离用户真实认知,即使短期增长依然可见,长期风险也已悄然积累。

因此,霸王茶姬必须警惕品牌资产与用户认知之间的偏差,及时调整并加强系统性优化,以避免潜在危机的爆发。

在产品体系构建上,除了大单品,品牌还需要同步构建科学的产品矩阵与持续创新机制。

目前在持续上新与产品创新流程NPD建设方面,元气森林、瑞幸等品牌已展现出较强的系统能力。这些品牌发展周期更早,且在产品创新体系化建设上走在前列。

相比之下,霸王茶姬虽然在奶茶行业内部具备领先优势,但与更成熟的快消品品牌如可口可乐、宝洁、欧莱雅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未来,如果霸王茶姬无法完善产品创新流程与矩阵布局,仅依赖单一大单品支撑品牌增长,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尤其在当前大单品已出现用户质疑的情况下,缺乏创新储备将成为限制品牌发展的主要隐患。

因此,系统建设产品创新NPD流程,科学布局产品矩阵,是霸王茶姬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品牌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

拆解霸王茶姬的渗透力

可以说,渗透力是霸王茶姬在竞争中最具代表性的优势之一,也是与其大单品战略高度结合的重要结果。 霸王茶姬目前的成功,主要源于三大核心要素的叠加:大单品策略 + 渗透能力 + 相对清晰的品牌资产体系。

大单品为其提供了高效率的单点突破能力,而强大的渠道渗透则将这种

突破优势迅速规模化;在此基础上,相较行业普遍混乱的品牌资产水平,霸王茶姬在资产体系上的相对稳定,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

同时要注意,奶茶行业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竞争阶段。行业普遍存在低价竞争、无效内卷和高度同质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品牌只要在产品、渠道、品牌三个关键要素中稍微做得比同行更好,就能够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霸王茶姬正是通过系统性地提升这几个基本层面,拉开了与大部分同行的差距,从而在当前低水平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拆解霸王茶姬的内容力

第五个是内容力层面。

整体来看,霸王茶姬在内容力上的整体水平比同行远超一截。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功能价值的表达上,更体现在情感价值的塑造与诠释上。

无论是功能层面的产品沟通,还是情感层面的品牌叙事,霸王茶姬的内容体系都明显优于大部分奶茶行业品牌。

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其雄厚的资源投入。

霸王茶姬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能够聘请优质的创意公司协助进行内容打造,也能组建并持续运营一支高水平的内部内容团队,日复一日地围绕品牌资产、功能价值与情感价值,持续输出符合体系要求的内容。

虽然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也具备一定优质内容产出的能力,但由于定位相对小众,内容渗透力不足,导致整体市场影响力有限。小众内容叠加小规模渗透,难以与霸王茶姬形成有效竞争。

相较之下,霸王茶姬凭借:

形成了初步的系统性品牌运作体系,可以视作其内容力建设的1.0版本。

这种体系化的内容能力,既强化了品牌功能价值的输出,也建立了情感认同,成为霸王茶姬在行业中进一步拉开差距的重要支点。

拆解霸王茶姬的组织力

最后是组织力层面。

组织力本质上是每一家企业背后最核心的支撑系统。

市场上所看到的产品、营销、内容,最终都是由组织力推动和实现的。因此,企业之间真正的竞争,不仅仅是单点战术层面的竞争,更是整体体系化效率的较量。

体系化效率可以分为两大板块:

组织体系是否健全,将直接决定企业整体的反应速度、执行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现实中,企业之间在组织力层面的差异非常大。

信息流动的速度、能力体系的完备程度、跨部门协同的紧密度,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能否像七巧板一样,将各部门与人才高效组合与协作,决定了组织力的上限。

从这点来看,霸王茶姬的组织力具有明显优势。

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霸王茶姬能够在市面上挖掘到大量优秀人才,其陆续吸引了来自星巴克、小红书等头部企业的人才,组建了相对年轻、活力充沛的核心团队。

人才的堆叠,从概率上而言,确实可以显著提高组织运作的质量。

只要组织管理得当,拥有高质量人才梯队,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资源积累。

当然,也会存在一定隐患。

即使集结了大量优秀人才,是否能够实现高效协作、是否能真正做到因人施用、优势互补,仍有待进一步检验。

国货品牌普遍存在内部增长快、体系建设滞后的现象,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使用效率不足和流动性高的问题。

对人才本身来说,加入快速增长型品牌,也更多是基于个人事业成就与短期成长预期,而非基于系统化发展规划。因此,即便短期内堆砌起了强大的人才阵容,若缺乏系统性的组织机制与文化沉淀,长期来看仍存在不小的管理挑战。

总体而言,霸王茶姬在组织力建设上,已经明显领先于传统奶茶行业以及一部分新兴咖啡赛道品牌。凭借资本力量和资源集中效应,其组织厚度已初步成型,成为支撑品牌

快速扩张的重要底层力量,也是目前竞争优势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品牌背后,大道至简

无论是早期发家阶段家族背景的支持,还是后续多轮融资带来的资本助力,资本力量对于霸王茶姬能够实现快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单纯依靠自我造血,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人才招聘、大范围渠道渗透,或者承担高额的品牌咨询、内容制作等费用投入。霸王茶姬能够同步推进多个高成本动作,本质上正是资本赋能下的结果。

因此,当我们回溯霸王茶姬这一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何一个企业,不论是阶段性成功还是长期成功,背后都必然是系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依靠某一个单点局部动作所能实现。

作为企业创始人,必须深刻理解这一点:既然企业增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创始人自身也必须系统掌握品牌方法论与底层增长逻辑,包括:

这些都不是可以依靠经验主义或短期技巧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基于系统认知、系统落地的方法论来推进的。

也因此,希望大家在研究品牌案例时,千万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学习,比如:只学霸王茶姬的包装设计、文案内容、狼性打法,或者简单效仿高薪挖人策略。

表面动作如果脱离了系统性运营基础,不仅无法复制成功,反而会造成对组织和人才的巨大消耗。

品牌从根本上说,是一项体系化的长期工程。任何想要真正做强品牌的企业,必须回到品牌体系化的底层逻辑,从系统思维出发,系统搭建与优化品牌资产体系。